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我,17岁,重度抑郁,最终活下来了”

腾讯公益
2024-08-24
失踪106天的少年胡鑫宇案件,最终走向了令人惋惜的结局。悲剧落幕,也将青少年的心理危机问题再次推至公众眼前。为此,腾讯公益联动相关公益机构从不同维度探讨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。通过青少年自身、公益教育行业从业者的视角来分析看待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变化过程,并通过专家学者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救助渠道。今天,让我们走进一位17岁重度抑郁少年柴扉的心理世界。


学业压力、同学关系、家庭关系,青春期的迷茫和焦虑,在不可抗拒的时代浪潮下,加倍向青少年席卷而来。
而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和偏见,更让这个群体在主流社会被误解、忽视、贬低、排斥。
但还有这样一群青少年,他们在抗郁的康复之旅中,探索着生命的广度和心灵的坚韧。他们想要通过自己的故事,成为黑暗中的点灯人,带来温暖、鼓励和力量。
柴扉就是这样的一位青少年。17岁高三的他曾确诊重度抑郁症,并短暂休学。现在的他已恢复许多,在国内读大三。今天,他将分享自己的抗郁经历,给一同抗郁的伙伴们以慰藉......
以下是他的自述。


不被理解的苦闷


高三时,本是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我,却因为抑郁发作崩溃,无力应对高三的最后冲刺。
高三的前半年,我休学在家,浑浑噩噩,整日陷于对未来无望、自我价值的模糊以及疾病的悲伤中。
因病休学以后,父亲给我买了一部手机,我开始接触互联网。
最初接触互联网的经历其实并不愉快。被抑郁所困的我,急迫地想要在网络上获得理解与支持,所以我会看抑郁症的科普视频、寻找抑郁症患者的社群等。
但互联网中对于抑郁症的评价不太友好,我常在这类科普视频下看到很多不友好的言论评价,无论在哪个平台都能见到对抑郁症群体的恶劣评论:
网络上对抑郁群体的部分恶评
这使我本身就压抑的情绪,又多了很多愤懑不平,和不被理解的苦闷。
不被理解的次数多了后,我更加害怕与人在现实生活中接触。

点击图片,让像柴扉一样的青少年走出心理困境

我特别怕别人问我:为什么不去上学呀?
我只能躲闪,说我神经不好,而不敢说自己是抑郁症——因为我怕别人不理解,说我矫情。
我社交的时候特别敏感,既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,又怕说出去被别人批判、冷嘲热讽。所以我的内心非常矛盾,和别人相处起来心理压力很大,只能躲在家里,减少出门的次数。
小城市,人们很少了解抑郁症。我就像是在一颗陌生星球上孤独弱小的生命体,努力且小心翼翼地在广袤的空间中探寻另一个同类生命。
来源:网络
点击图片,让像柴扉一样的青少年走出心理困境



在渡过,找到归属


很偶然的机会,我在抑郁症伙伴的推荐下,参加了「渡过」的青少年社群。
我所进入的社群环境很舒适,群里的伙伴们都有类似的症状与经历,所以很能理解彼此。我不必很费力地向别人解释我到底怎么了,也不必努力尝试让别人理解我的处境感受,一切都不言自明,这使我觉得很轻松。
在同类群体当中,我有种如同鸟上青天,鱼入大海一般的归属感。
难过时候有很多小伙伴来安慰,状态不好的时候一起聊天,玩游戏……已经记不清这些小伙伴们陪伴我度过多少个难过的日子了。除夕夜跨年我们可以在一起游戏;有的小伙伴被欺负了,受到了语言暴力,大家都出面给与安慰,甚至群情激愤地想替ta出头。
不仅仅是被理解,大家很能体恤彼此的情绪,很有同理心,并且愿意无条件站在你这一边给予支持。小伙伴们温暖的话语,让我觉得有人在乎我,我也是值得被爱的。
点击图片,让像柴扉一样的青少年走出心理困境
在这两年中,我大部分朋友都是在这里认识的。在病友小伙伴当中,我感受到了各种美好:第一次有很多人祝福我的生日,辅导员用海报的形式收集了大家对我的祝福。
我的社群:轻松温暖的交友氛围
休养了一段时间后,我终于鼓起勇气尝试复学。但刚复学的我不是很能适应环境,会对环境有恐惧。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我小时候第一次上幼儿园一样,感到陌生和胆怯。
让我感到惊喜和温馨的是,社群里的伙伴们每天晚上都在群里欢迎我放学回来。对于习惯了各种压力紧张家庭氛围的我来说,这是从未有过的一种温馨和期盼。
我每天甚至有了一丝丝盼望,就是晚上能回去在网上见到他们。其实度过一天也没有很难,只要有一点点小小的期待,就足以维持这一天的情绪能量。
后来有的小伙伴去复学,我也会这样安慰他:好好上学哈,晚上回来我们大家陪你一起玩。
人可以不被大部分人理解,但是只要被最在意最核心的一小部分人理解就足够了——来自伙伴的理解改变了我。
他人拍摄的柴扉
随着康复的进程,我不满足于仅仅作为「渡过」社群的一个营员。在「渡过」,我看到那些辅导员哥哥姐姐们,特别羡慕他们能给大家带来温暖,很阳光很温柔,非常治愈。我也一直期待能加入辅导员的工作。
2021年的春节前,一位活动带领人找我说:“你愿意来这期线上营做小助手吗?”我特别开心,很激动地答应了下来,从此开始了在「渡过」半是兼职、半是志愿者的历程。
随后,我作为小助手,完整地参与了每一期线上营。我觉得很有意义:我能够去关照别人了,从原来的接受温暖的人变成了传递温暖的人。
这使我充满了价值感,听到的很多别人感谢的话,收到很多积极的反馈,自身也变积极了不少。

点击图片,让像柴扉一样的青少年走出心理困境



兴趣爱好,收获力量


在「渡过」线上社群,我获得了理解与支持,也收获了社交的勇气,我开始融入线下社交的生活。如果说社交中伙伴的力量是外部支持,那么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成为了我的内在支持力量。
生病期间,没有动力做任何事,这是抑郁群体当中很普遍的现象。
但长期待在家里,无聊只会让我更苦闷,我就在网上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。从小到大我没有什么特长,没有学过什么技能,这是我的一大遗憾。
我当时的想法是,反正现在我已经不读书了,有大把的时间,我就去找琴行,我要学古筝,这是我自己的决定。这对我意义重大,意味着我开始弥补自己从前的缺憾了,这确实带给我很多快乐。
点击图片,让像柴扉一样的青少年走出心理困境
我喜欢汉服,所以我加入了同城的汉服社团,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兴趣知识、游玩等等。我比较幸运,遇到的社团也是一群友好温和的哥哥姐姐们。
我开始逐渐大胆起来,后来读了大学,又加入了学校社团。第一次在几百人面前参加走秀,敢于表现自己。
抑郁群体外的社交:向阳而生的开始
这些兴趣爱好使我逐渐自信、勇敢,分散了我的负面情绪。当我接触它们时,我沉浸其中,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。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满足、别人的认可,这都是对抗自卑的能量。
在兴趣爱好之中,我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。我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,也能被人看到。我对播音配音很感兴趣,以网课的形式一年期间学完了全部的播音主持和配音课程。在学习播音期间,大家都说我的声音好听,唱歌好听,这些认可是我从前没有感受过的。
后来,我循着自己的播音爱好,参与到青春号哄睡电台的建设当中。这是一个几乎大部分由孩子们建设起来的版块,由青少年们录音讲述自己的患病经历,由此,我成为了一名电台主播。
随后,我愈发大胆起来,构思创办了“历史茶馆”栏目。
 创办“历史茶馆”栏目
我会给大家分享各种历史相关的话题,看看大家的反馈,觉得还不错。尝试次数多了就有了积极的反馈,我也在很多诸如此类的锻炼中不断成长(包括读书会的主持),顺便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。
读书会:一本好书,可以给我们带来正能量
同样的情况不止我一个,很多小伙伴恰恰是在休学期间把兴趣爱好发展得很好,并且从中感受到了沉浸的快乐以及外界的肯定鼓励。
很多小伙伴画画特别棒,会两三种乐器,养了很多小动物,「渡过」青春号的社群就是由这些小伙伴带起来的。这是他们的作品:
「渡过」青春号小伙伴们的作品
我的生活被桩桩件件的温情点亮。
我们互相给予治愈的力量,每个人都是一股小流,汇集于此。心力丰富时,倾注能量;疲惫贫瘠时,获取治愈。诸如此类惊喜与细碎的小激动,都伴随着日常生活载入记忆。
我们在人生的荒野相遇,在这片庭宇屋檐下邂逅。
这不是生活的全部,但正是这般星星点点,构成了岁月缱绻,逐渐把我从破碎拼凑趋向完整。

点击图片,让像柴扉一样的青少年走出心理困境



让更多少年的生活被点亮


少年柴扉在「渡过」线上社群,收获了小伙伴们的关心和支持,更获得了向上走、向外走的勇气和复原的力量。
如果你也像柴扉一样,正在寻找理解与慰藉,由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支持,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联合渡过、郁金香等全国各地多家民间抗郁组织联合发起的「抑路前行」公益项目,也许可以为你提供有温度的服务。5年以来,「抑路前行」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公益活动上千场,并持续在线上线下开展精神健康知识普及活动,直接惠及抑郁症患者超十万人。
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,还有更多人在行动。
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自2009年开始便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开展了在青少年儿童方面的资助,累计在女童教育、儿童发展、艺术素养、科技素养、救灾防疫等多个领域捐赠超1.9亿元。2023年,腾讯基金会将与儿基会成立腾讯春蕾筑梦专项基金,持续关注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。
在疗愈的路上,让我们继续携手同行,一起走向充满光亮的未来。


点击图片,让像柴扉一样的青少年走出心理困境

👇点击图片👇

让更多青少年走出心理危机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腾讯公益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